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科技常识 饮食养生 急救常识 情感婚姻 风俗习惯 冷知识 流行语 滚动

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是当内科医生?

2022-10-26 10:17:27
A+ A-

即便是达到正高级别,院长之位的冯士兵,依然拥有自己的手术考核量,「对于一些私人医院来说,主任医师的名人效应和盈利能力上要远远高于主治,因此对我们也会有更高要求的手术开展量指标。」

低年资医生:开刀让收入变得可观

对低年资医生来说,虽然在手术方案设计和开展这类高级事务上他们没有太多话语权,但是他们往往面临着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薪资。

华东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住院医师周明义(化名)算了一笔经济帐,本硕985、上交骨科博士毕业的他从无数同样优秀的人才中杀出留在华东三甲医院,但是目前他的基本工资只有一万出头。

听起来一万多的工资已然优渥,但是居长安大不易,想在华东安身立命似乎还是有些捉襟见肘,「要知道,我高中同班同学在华为拿高工资,在我刚博后出站的时候已然买房。」但如果加上手术量带来的绩效和奖金,收入就会变得可观,而在绩效系数上他们还不是最高的科室,「所以手术量大虽然累,对我这种低年资医生来说赚的更多。」

可以发现,宏观如国家绩效考核到医院参与的大大小小排名,中游如医疗企业或医疗投资向医院的计量和审视,下游到一线自己的切身利益,开刀对大部分外科医生来说往往是高收益的最优选。

这是一位某私立眼科医院的院长、眼科主任医师王明(化名)的肺腑之言,「手术量,渐渐变成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途径。」

不过,即便开刀与收益强挂钩,几位医生也提到,最重要且核心的一定是患者本身的情况。

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普力(化名)表示,虽然外科医生靠手艺赚钱,医院也依据手术级别和手术量对外科医生进行考核(包括绩效考核),但是医疗是个特殊的行业,治疗方案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最终的目标,是在医疗原则的基础上,用合理的方案,尽可能达到患者的治疗目的。」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