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科技常识 饮食养生 急救常识 情感婚姻 风俗习惯 冷知识 流行语 滚动

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是当内科医生?

2022-10-26 10:17:27
A+ A-

王纯元医生提到另一个很现实的情况:不同医院、医生对同一种疾病是否开刀的指征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在我们这里得到了『随访』的意见,之后去其他医院开掉了,就会反过来觉得我们水平不行。对患者来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也是『潜在开刀对象』的流失。」

从而导致的一种现象是,一开始医生只把握绝对手术指征,但是后续如果患者意愿十分强烈,且确实满足开刀条件,就会为其进行手术,「因为患者的意愿是最重要的,刀开在他们身上。对他们来说,社会上不缺愿意给他们开刀的医生。

好的外科医生,最高境界是成为「内科医生」?

王纯元医生的观点,建立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意识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把握住绝对指征。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他对盲目放大指征做手术的现象持反对意见,「即便患者意愿度极其强烈,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依然是『患者是否真的需要手术』。」

整形外科的郭树忠教授也曾在自己的微博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作为一位整形外科医生,一直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如果能不用手术的就不手术。比方说,我一直积极推动非手术美容技术的应用,有了心得安口服治疗血管瘤的新技术,能不开刀的血管瘤我就尽量不开刀。

「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能用非手术治疗好的最好先尝试非手术方法,动用手术刀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最高境界是成为『内科医生』。

无独有偶,普力医生自称是一个视手术为艺术的「手术爱好者」,但他的观点也和其他几位医生不尽相同:「选择患者受益最大化的方案。其中,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

而至于如何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思考问题,一位公共卫生系专家盛纽(化名)表示,或许可以对具有相对手术指征的手术患者建立更好的回访机制,发动家庭医生和基础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术后回顾性访谈的定期规定,通过大量回顾性研究确定手术的长时间风险收益比,并给予其一定的权限参与到疾病治疗指南的修订中去,这样就能在专业上更循证、更科学地衡量手术损伤和手术收益。

责任编辑:卢其龙 qa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