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土豆,其深加工产品主要有淀粉、全粉、食品(薯片、薯条、土豆粉等)、加工副产品(蛋白、膳食纤维及果胶等)。
就拿土豆淀粉来讲,它具备的黏性比小麦、玉米淀粉还高,而且品味温和,完全没有小麦玉米的那股味,很多吃过水煮土豆的朋友肯定了解。
土豆的整体价值很高,其衍生品可以高达2000多种,如果把土豆加工成淀粉,可以增值1~10倍,加工成材料的话可增值10~60倍。
最重要的是,全球市场都需要土豆这种原材料,哪怕国内需求小,大家伙也可以通过出口来赚取收益。
红薯无法成为主粮的原因3:种植条件苛刻,注定无法大规模量产
别看红薯随处可见,但它对自然环境的要求也很高,虽然红薯耐旱,但它对水分仍然有一定的要求,水太多不行,太少也不行。
而且红薯喜温怕冷,通常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产于北纬40°以南)。
此外,红薯的种植也很麻烦,育苗后还得一颗颗埋在土里,再给泥土浇水。
因为红薯的地上枝叶会消耗大量光合产物,会导致红薯块茎产量下降,又因为红薯枝叶生长迅速,所以还得人工修剪。
在以前农作物生产能力低下的时候,农户可能也就顺带着种种红薯,但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收割小麦、稻谷相当轻松。
但红薯不同,它的块茎在地下,你还得用锄头挖出来,接着人工刷掉或抹掉上面的泥土,如果用水浸泡,还会缩短红薯的储存寿命。
在红薯储存这一块也极为麻烦,要么就是把红薯切片后晒干,要么就是挖个地窖,接着把红薯扔在防腐液中。
可以说,红薯从种植到储存,完全可以用“吃力不讨好”来形容,像我们家以前在农村,也就分出一小部分田地来种种红薯,偶尔顺带着吃吃。
但土豆不同,它在3℃以上就能发芽,具备耐旱耐寒的特性,对土地的酸碱度也没有太大要求,在山、川、原、坝等地形均可种植,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一般2~3月就能收获。
此外,土豆的种植、收割也很方便,而且在常温下就能储存,全程省时省力又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