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s结合一些英国的临床实例后表示,目前llizarov手术在骨折管理和治疗小儿骨畸形上都很有效果,「尤其是针对儿童骨折修复,Ilizarov技术可以避免克氏针对于生长板的额外损伤,确保解剖结构对齐性和骨折稳定性,保持骨膜血液供应并允许关节运动。」
对于成年患者来说,一项随访期长达30多年的长期研究发现,Ilizarov技术在伴有骨缺损或胫骨畸形的一些胫骨骨折上是有效的[4]。
也有学者发现,Ilizarov技术在治疗开放性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上愈合率高,对齐充分且功能恢复良好,因此可以被纳入有效治疗方式[5]。
但一位在日本从事骨科基础研究的研究员李瞬年(化名)持保留意见,他认为llizarov技术并非万能良药。比如许多研究和临床经验都发现,该技术对奥利尔病、纤维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的骨科顽疾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更何况技术本身对骨科医生来说就是巨大挑战,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副作用其实都不计其数。」
当治疗被滥用为美容
李瞬年提及「技术本身对骨科医生是巨大挑战」这一点,从2006年我国原卫生部出台的《通知》中也可见一斑。
对于开展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通知》要求「应为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或骨科专科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骨科』诊疗科目。医院应设有不少于30张病床的骨科病房;有2名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骨科医师,具有较强的骨科医师队伍和骨科专业护理队伍;每年开展的骨科手术数量不少于400例。[2]」
另外,还要求「开展该项手术的医师必须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骨科医师,并注册临床执业类别和外科执业范围,有五年以上骨科工作经验。[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