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冬至的意思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者22、23日,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性不亚于新年,冬至到了,说明新年也不远了。
截止2021年,冬至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据古籍记载,周秦时期是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的,古人认为过了冬至,就代表了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延续下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或各种习俗都出现在冬至,后来冬至也被称作是小年,为了提醒人们年关将至。
冬至的节日风俗要吃什么
冬至的习俗有:祭祀,祈福,吃水饺,九九消寒,吃汤圆,吃麻糍等等。冬至简介: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一,北方:饺子、馄饨、羊肉
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很普遍。饺子和馄饨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吉祥。而且饺子和馄饨都是热乎乎的,能够驱寒暖胃。北方人还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因为羊肉性温,能够补气血,增强抵抗力。
二,南方:汤圆、八宝饭、糯米糍粑
南方地区,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很流行。汤圆又叫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小球,有甜咸两种馅料。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满,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南方人还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八宝饭或者糯米糍粑。八宝饭是用糯米、红豆、莲子、枣子等食材做成的甜品,象征着富贵和幸福。糯米糍粑是用糯米粉包裹花生、芝麻等馅料做成的小点心,有着软糯香甜的口感。
三,西北:面条、面片、刀削面
西北地区,冬至吃面食的习俗很盛行。面食是西北人的主食之一,也是冬季保暖的好选择。西北人在冬至这一天会吃各种各样的面食,比如面条、面片、刀削面、拉条子等。面食的形状代表着长寿和平安,也有“冬至面长一岁”的说法。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