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时称御史府, 东汉 初改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 梁 及 后魏 、 北齐 或谓之南台, 后周 则称司宪。 隋 及 唐 皆称御史台。惟 唐 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不久又恢复旧称。 明 洪武 十五年改为都察院, 清 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参阅《通典·职官六》、《明会要·职官五》。
是哪个朝代的设立的?
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宪台。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中丞原在殿中办事,为御史之长后仍留台中,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与谒者台并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乌台的别称。唐高宗时曾以宪台为正式名称。御史台到明代改称都察院,一直行用至清末。明代都察院领有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以及十三道监察御史等,完全是监察机构。可是仅据周弘祖《古今书刻》所载,明代都察院刻书竟有33种之多,而且涉及许多部类。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