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是谁建立的
设计师是黄宝瑜.(本为五人竞图,王大闳胜出,但高层不满其方案无中国传统建筑).
本暂存於台中的北沟文物陈列室,但该处展示空间狭隘且所处地点偏僻,社会教育功能无法发挥,
加上简陋馆舍难敌雨水渗入库房的危害,理事会於1959年提议於台北兴建现代化博物馆,
由理事会理事长王云五经请"行政院长"陈诚同意拨款新台币6,200万元兴建,1965年完工.
什么时候建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台北故宫于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进入台北故宫广场,一座颇有气势的六柱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字,拾级而上在平台处有刻着“博爱”二字的铜鼎,再上去,就是“故宫博物院”,又名“中山博物院”。
台北故宫的文物源于当时的北京故宫和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还有一些是接收、捐赠和收购等,主要收藏着宋、元、明、清等历代宫廷的瑰宝,现有器物近65万件。包括书画近1万件,其中宋以前画达千幅,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等;有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都是传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3行497个字,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图书最多,近57万件,包括四库全书和善本图书等;瓷器精品,有宋瓷中的汝窑,清瓷中的古月轩,九成都在台湾,是台北故宫最重要的收藏;玉器也是重头戏,其中出自清宫的翠玉白菜最受瞩目,是台北故宫的招牌。
里面收藏了什么文物?
一、毛公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国宝级青铜器之首,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高53.8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造型端庄稳重,古雅朴素,鼎内有500字铭文,书法端庄遒劲,是迄今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此鼎历经波折,差一点落入日寇之手,抗战胜利后被收藏者捐给国民政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