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科技常识 饮食养生 急救常识 情感婚姻 风俗习惯 冷知识 流行语 滚动

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吗 七夕节的节日习俗和节日意义是什么?

2022-08-04 10:38:49
A+ A-

穿针乞巧,就是在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借助月光,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针孔者称为“得巧”,即获胜者。

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次日早晨看其结网的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曰:“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街市购物,出游聚餐

在古代的“七夕”,女人还会出门游玩、购物、聚餐。

宋朝时期,在京城汴梁专门为女子们设置乞巧物品专卖市场,即乞巧市。宋人罗烨、金盈之编辑的《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宋代和明代的“七夕”这天,妇女们还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用五彩绫线结成的樱桃、桑葚、角黍、葫芦等形状的饰品,成群结队地到街上游玩。《东京梦华录》说:,富贵之家大多在庭院中扎起彩楼,叫作“乞巧楼”,在庭院中陈列磨喝乐、花果、酒菜、笔砚、针线等物,或由儿童作诗,或由女郎呈现制作的精巧物件。元朝京城一带在这天要将嫁出的女儿接回娘家过“七夕节”。《帝京物略》中也有“七夕,父母家必迎女食花糕,亦曰女儿节”的记载。

七夕节的节日习俗和节日意义是什么?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郭淳阳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