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科技常识 饮食养生 急救常识 情感婚姻 风俗习惯 冷知识 流行语 滚动

“阳康”后还恐慌怎么办?这份“情绪指南”快打开

2023-01-20 09:58:00
A+ A-

“我‘阳康’了,怎么还咳嗽?不会‘重阳’了吧?”“腰疼背疼还流鼻涕,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我‘阳过’了,出门可以不用戴口罩了”……近期,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很多人在心理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起伏波动:没有“中招”的时刻“幻阳”,“阳康”后怕“重阳”,“阳过”过于放松。对此,“江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的资深接线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宁区心理学会秘书长汪娟娟建议大家“关注当下,好好生活”,通过安排好每一天去缓解消沉情绪。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姜婧仪

太焦虑!和“阳康”们一起上班担心被传染

“我今天和‘阳康’吃饭了,回来测了温度37℃,但是测了抗原是‘阴’,‘幻阳’越来越严重了。”90后南京姑娘李女士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阳”,随着“阳康”们的复工,她愈加慌乱。不仅不敢去单位食堂吃饭,而且在单位上班全程戴口罩,连口水都不敢喝。“太难受了,天天觉得自己‘阳’了。”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她每天测量3次体温、做1次抗原。

对此,汪娟娟指出,“这一切都是焦虑惹的祸,很多人除了担心感染、重症或者死亡,更多的是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感染’的不确定性的恐慌。”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地为某种还未发生的、难以预料的危险或不幸事件担心,被称为“预期性焦虑”。当然,它不仅仅来源于疫情,或许也经常性地在大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比如,明天要默写单词了,后天要体能测试了,下个星期就要期末考试了……“这些都是我们因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害怕和担忧。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类似的情境下,我们之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往往是因为我们高估了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并且灾难化了某些事情的后果。”汪娟娟说。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