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健康常识 科技常识 饮食养生 急救常识 情感婚姻 风俗习惯 冷知识 流行语 滚动

花1万买1厘米身高,生长激素超指南应用背后

2022-09-20 09:55:48
A+ A-

每到暑期,儿童内分泌门诊的忙碌值就达到一个小高峰。

「医生,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矮了?」「医生,麻烦看看我儿子能不能打生长激素」家长们总是带着略焦急的眼神,盼望着医生给出准确的答案,能帮自己的孩子「拔一拔个儿」。

来自三甲医院儿童内分泌门诊的凌霄(化名)医生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家长。其中有个子稍矮的孩子,也有身高已达到150cm多的女孩,或是约170cm的男孩。这些孩子的身高虽然已经不算矮,但家长还是抱着「让孩子再高一些的念头」,请凌霄为孩子注射激素。

遇到这样的家长,凌霄总是很头疼。「一般来说,我会和他们商量不注射,而是通过营养、睡眠让孩子们增高。」凌霄说。

千里之外,在另一家三甲医院,主任陈茵(化名)则并不会完全拒绝。「我会综合考量孩子的整体情况,看打生长激素是不是安全有效。」陈茵体谅一些因为身高而自卑的青春期孩子,在不违背原则以及严密监控的情况下为他们注射生长激素,帮助他们在青春期的尾巴做最后的冲刺。

对于「滥用」,医生们定义不同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生长激素」,可以看到几千、几万条家长对孩子的「生长激素注射或就诊的记录」,其中不乏身高不算矮的孩子。一位12岁、172cm的男孩母亲,每天在网络上记录儿子「打针日记」,评论区下方都是各路家长对她的质疑,认为他们过度焦虑,正在「滥用生长激素」。

花1万买1厘米身高,生长激素超指南应用背后

图:评论区

2010年左右,当生长激素进入大众视野后,媒体对于「生长激素滥用」的报道就层出不穷。生长激素并不便宜,曾有家长估计,自家孩子注射每长1cm约花1万元。根据新华网报道,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儿童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到2030年或增长至358亿元人民币,2018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9.8%。

有新闻指出,半数以上的生长激素由民营医院销售,而非在公立医院拿药;家长们的焦虑,裹挟着医生,迫使医生不得不开出手中滚烫的处方单,致使生长激素的使用范围扩大,不再被视为「处方药」,反而被当成「消费品」。

花1万买1厘米身高,生长激素超指南应用背后

图:一位家长在网络上表示,自己女儿花费13万左右长了14厘米

但凌霄认为,事实并不是如此。

「大家说生长激素被滥用,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了解。」凌霄介绍,为规范诊疗行为,国家是有明确、不断修订的临床路径的,并对剂量有相关要求。最新版的《矮小症临床路径(2019)》已经指出如何「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者与生长激素治疗」,规定患者住院期间一些必选的检查项目、以及视患者病情的可选检查项目。一套检查下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花1万买1厘米身高,生长激素超指南应用背后

图:视觉中国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